自杀是一种适应不良行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极不稳定时
期,发生于这个时期的自杀,国内外屡见不鲜。在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中,每10万人中约有22人自杀,而当地居民与大学生年龄相当的人,每10万人中只有6人自杀身亡,大学生的自杀率比居民中的同龄人高出3倍。在我国,根据某省在部分大中学校调查的结果,发现有自杀意念的约占被调查学生的10.9%,做好自杀准备的学生约占3.5%,有自杀意念而无行动或自杀未遂者远远比自杀身亡者为多,故值得引起重视。自杀者往往面对困难或挫折,不能应付,以致采取自我毁灭的方式,试图逃避现实,摆脱困境,消除内心痛苦。青少年自杀的常见原因如下:
1.人际关系紧张,尤其是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由于父母的管
教过严或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而愤然离家出走。他们心情悲观绝望,其中的幸运者可能得到同学和朋友的及时安慰与劝导,免于自杀身亡。但不幸者却可能徘徊街头,孤立无援,最终走上自杀的绝路。这种情况常见于某些生活在不健康家庭中的青少年。父母经常争吵,或闹离婚或已经离异,往往使子女感到困惑、沮丧、压抑、自卑。家庭为不和谐的气氛所笼罩,缺乏天伦之乐,使他们原来已不健康的心理,再受挫折,更看不到前途,其自杀可能性更大。
2.考试失败或高考落榜,是我国青少年自杀的常见原因之一。
此种人起初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一且考试失败便感到“无颜见
江东父老”,加之缺乏父母的谅解与支持,甚至遭到讽刺漫骂,自尊心和自信心丧失殆尽,于是走上寻短见的绝路。
3.失恋或失身,也是青少年中常见的自杀原因。据英国的调
查,自杀的青少年52%有失恋向题。日本发现16.2%的青少年自杀的直接原因是失恋。我国仅为4.5%~6.5%。失身导致自杀仅见于女性青少年,她们在遭侮辱后,内心很痛苦,又遭到别人的冷眼歧视,惶恐、羞愧、悔恨、自责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促使她们走向绝路。
4.意外的打击。平素一帆风顺的青少年,心理承受力很差。
他们遭受意外的沉重打击后,如天灾人祸、亲人突然死亡或自身致残,往往走上绝路。
5.封建迷信。在农村或社会文化落后的地方,少数青少年受
到迷信的影响或欺骗而自杀身亡,以女性多见。
6.精神疾病。英国的研究报告提出90%的自杀者患有精神疾病。有人指出2/3的自杀者患抑都性疾病。美国有一回顾性研究,发现134例自杀身亡的人中,60例有躁狂抑郁症病史,31例是慢性酒精中毒,5例为慢性脑病综合征,3例为精神分裂症,2例为药瘾,25例诊断不明,但肯定是精神疾病,5例有内科疾病史,只有3例是正常人。显然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应受到高度重视。有些学者认为,一些原因不明的自杀或“意外死亡”,在排除他杀后,应考虑死者患有精神疾病。抑郁症与自杀关系最密切,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工作学习效率低、对未来悲观失望、早醒、精力不足、无明显原因的食欲锐减、体重减轻、时有轻生念头等。轻者可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常不易为人们所觉察。抑郁症患者,自杀率约为10%~15%左右。在青少年中,有多高比例的人患抑郁症,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因其症状隐蔽,不易被发现,故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怎样预防青少年的自杀行为?
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是可以预防的。下列几点,不可忽视:
1.减少压力。青少年的压力不外乎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容易导致青少年发生情绪危机,如危机得不到妥善处理,则可能迫使青少年走上绝路。父母和教师应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及时给予安慰、关心与开导,并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对付危机的方法要因人、因事而异。一般应稳定情绪或诱导宣泄,解除优伤,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危机。必要时可到精神科进行心理咨询。
2.纠正不良性格。不是每个青少年遇到心理创伤和危机都走
绝路。自杀的毕竟是少数,这与他们的个性有关。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不愿暴露,或性格中有较多的抑郁倾向者,看问题悲观消极,不易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性格固执者遇到挫折,则认为事已至此,无法挽回,别无选择,只有一死了之。情绪不稳,趋向极端者遇到挫折也易发生轻生念头。作为青少年自己,要纠正不良性格,就应不断从实践中锻炼自己,从克服各种矛盾、冲突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应付能力。同时要善于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在克服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逐渐成长、坚强起来。
3.对自杀的预测。自杀有一个心理过程,如能及时发现并加
以防范,是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据统计,从自杀预备到自杀,历时半年以上者为81.3%,其间有充分的时间来预防。一般青少年企图自杀者6%~27.5%有遗书。对青少年的自杀企图,父母、教师和亲人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加以疏导。对长时间情绪低落者或抑郁者,宜及时找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工作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