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市经济受疫情冲击增长速度出现明显下滑,但3月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经济呈现积极变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28亿元,同比下降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1.62亿元,下降1.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4.48亿元,下降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3.18亿元,下降6.0%。
(一)农业发展总体平稳,春耕生产有序推进。疫情期间,我市抓好了农产品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等工作,同时有序推进春耕春播,确保疫情对农业的影响降到最低。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0亿元,同比下降1.6%,下降幅度低于遂宁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增长4.4%,林业增长4.0%,牧业下降9.4%,渔业增长1.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6.0%。
(二)工业生产扭负为正,重点产业恢复增长。114家规上工业实现产值73.33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3月当月产值增长6.5%,较1-2月提升23.0个百分点。得益于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工业生产明显反弹,实现恢复性增长,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1%,较1-2月提升1.9个百分点,实现扭负为正。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6%,制造业下降1.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7%,采矿业、制造业下降幅度得到明显遏制。从重点产业看,三大主导产业中,食品产业产值增长4.6%,机械电子下降20.9%,锂电新材料增长19.2%。机械电子产业中,机械与装备制造下降23.1%,电子信息增长4.9%,机械与装备制造下降区间较1-2月明显收窄。从企业效益看,规上工业营业收入62.36亿元,下降5.4%,利润总额2.51亿元,下降44.0%。
(三)投资后劲不足,增速进一步下滑。一季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2.5%,低于遂宁市平均水平15.0个百分点。在国、省、市3月投资增长明显加快的背景下,我市投资增速反而较1-2月下滑10.6个百分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库存项目不足、缺乏大项目支撑。虽然我们在2-3月组织了71个项目入库,审核通过55个,项目组织数、审核通过数以及项目投资额均居遂宁市各区县园区第一位,但累计后,库存还是处于劣势,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较大,特别是3月当月数据超过1-2月累计数,而今年3月数据比1-2月少了7千万,导致增速大幅下滑。
(四)消费市场有所萎缩,下降幅度逐步收窄。一季度,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4亿元,同比下降10.5%,降幅低于遂宁市平均水平(-11.0%)0.5个百分点,较1-2月收窄1.2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23.20亿元,下降13.3%;乡村实现零售额9.94亿元,下降3.3%,城镇市场受疫情影响较乡村市场更大。按行业分,批发业下降5.6%,零售业下降8.6%,住宿业下降6.4%,餐饮业下降36.5%,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更大。
(五)财政金融稳定增长,贷款投放快速增长。一季度,我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较2月回升10.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42亿元,下降42.1%,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5.9%。截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671.39亿元,增长9.1%,其中贷款余额232.22亿元,增长11.7%,存款余额439.17亿元,增长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