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泥人走上国际非遗舞台
|
时间:2015-04-16 10:11:23 来源: |
小泥人走上国际非遗舞台
射洪老人希望手艺不失传
走进陈中前老人的家,各种各样的泥人顿时吸引了所有人,有的已经涂上颜色,有的还是半成品,有的是人物,有的是动物,虽然造型各异,但是每件作品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招呼记者坐下,陈中前就忙开了。橡皮泥在手中千变万化,鸡、鸭、乌龟等各种动物,各类花草,卡通人物,陈中前都是手到擒来,前后不过几分钟,手下的一个又一个作品让在场人连连叫绝、拍手称好。
偷师学艺
街边一站就是半天
今年68岁的陈中前出生在金华武东,小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家务农,由于父母去世得早,家境贫寒的他30岁之前一直围着庄稼转,最远也就到过射洪哥哥家,没出过远门,也没有见过“大世面”。
“哥哥到射洪农机厂上班后,我偶尔会到他家去耍。”陈中前回忆说,一天,哥哥不在家,自己一个人到街上瞎逛的时候发现街边有卖泥人的,陈中前很好奇地围了上去,被卖泥人的师傅巧夺天工的手法深深吸引。“动作很熟练,一分钟就是一个,买的人也很多,感觉能赚不少钱。”过怕了穷日子的陈中前看“红”了眼。
“一方面觉得能赚钱,另外自己也很喜欢这门手艺。”从那以后,陈中前总是喜欢到卖泥人的摊位前凑热闹,盯着师傅的手一看就是半天。怕师傅说自己偷艺,他总是躲在人群后边,先认真看制作的步骤顺序,然后转身记在随身带着的本子上。
回到家中,陈中前将面粉蒸熟后,用面团充当橡皮泥学着捏起了泥人。“农活忙完了总喜欢捏起耍,同时还研究了一些新的捏的方法,比街上师傅的种类还多一些。”
为求生计
卖艺走遍1000多所学校
从此,村里学生上学放学的时候,陈中前就在学校门口支起一张小桌子捏起了泥人,并且买来食用色素为泥人上色,吸引学生的眼球。“那时候条件差,一个泥人只卖5分钱,没有想到的是一天居然能够挣到10多元钱。”陈中前说,那个时候条件艰苦,10多元钱已经相当不错了。于是,陈中前将家里的一切交给了妻子,自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开始到处捏泥人卖。
遂宁、绵阳、江油……陈中前骑着自行车从射洪出发走遍了全身各个市县,每到人口集中区,特别是学校门口,他便支起小摊捏起泥人吸引学生围观购买。
这种状况在1994年发生了变化。“当天,我在一个幼儿园门口摆摊,幼儿园园长觉得很不错,要求我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上一堂课。”陈中前回忆说,一节课下来园长给了我200元钱,相当于以前一天的收入。“说来惭愧,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还有橡皮泥这种东西,从此才没有使用面团了。”
从那以后,陈中前瞄准了新的商机,在摆摊的同时,他将目标瞄准了学校的教师培训,先后走进1000多家学校为教师和学生讲手工课。1997年,陈中前还到广东、福建等地学校传授泥工制作技能,因为形象逼真、操作性强,获得当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悉心钻研
小泥人走上国际非遗舞台
“这么多年,在路上也遇到过很多和我一样到处卖艺的人,我们总会一起探讨学习,相互说说心得。”卖艺的同时,陈中前没有忘记向他人学习,也没有忘记钻研提升。他发现时间一长,泥人总会变形,于是他琢磨出在橡皮泥中加入白乳胶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长时间不会变形破损。为了适应孩子的学习特点,陈中前不断简化步骤,力求用最简单便捷的手法捏出更好更生动的形象,方便孩子们学习接受,以便更适合推广。
2010年,陈中前带着自己的泥人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并在现场制作泥人。“行行出状元,我觉得做这行没错。”陈中前叹息地说,只可惜儿子女儿都不愿意干这个,干这行的越来越少,现在也不可能再以捏泥人为生,只希望这门手艺不要失传。(记者 谭宏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