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撒播在希望的田野
——记“四川省先进工作者”陈明祥
5月11日,瞿河乡新华村到处一派繁忙景象,有的村民在收割小麦,有的在为玉米施肥,有的则已经开始栽插水稻,播种新的希望。
路边一块地里,绿油油的玉米长势喜人。一个农技人员正在给几个群众讲授玉米后期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村民认真听讲,并不时插话讨论。
正在讲授的是陈明祥,从事农技推广三十多年的他,以丰富的农业知识贮备、忘我的奉献精神、淳朴的亲平情怀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工具和种植模式的研究、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先后荣获农业部、省、市、县各项奖励50余项,今年还被授予“四川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亲力亲为
示范基地初现规模
“要说有什么骄傲的事情,那便是我组织建立了瞿河乡新华村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陈明祥说,建立示范基地还得从棉花种植改革说起。
1998年,陈明祥发现农户种出的棉花产量低、品质差,究其原因是棉花要在小麦收获后种植,影响了产量。陈明祥提出,种植小麦时预留出空行提前种植棉花。
“留出空行?那不是小麦要减产?”面临质疑,陈明祥到新华村开始了试验。没有土地,他和村民一家一家谈,老百姓不相信,他就给村民承诺起誓。经过努力,最终落实了7亩实验地,为了确保试验效果,从不服输的陈明祥和群众一起下地一起劳动,苦守在麦田里,除草、施肥、管护,守护着麦苗生长。
工夫不负有心人。由于选用了优良品种,改良了种植方法,提前种上了棉花,小麦丰产,棉花更高产。从那以后,群众对陈明祥有了新的看法,对他的技术越发佩服。
从此,陈明祥劲头更足了,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新华村建立种植示范基地。如今的新华村,近300亩的基地初现规模,早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技术优、单产高、示范强、种植规范的农业示范园区,为农技部门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农民,促进技术推广做出了贡献。
专注改革
扎根一线置身农技推广
“坐在办公室里种不出庄稼!”陈明祥说,实验田里出真知,只有动手才能得到第一手数据。
各种实验、推广,从方案的设计、品种的筛选到播种、管理,陈明祥都要全程介入。他常年穿梭在田间地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披星戴月、风雨无阻,为农民讲授各项农业技术。皮肤晒黑了,手变粗拙了,经常是裤腿上沾着泥水,浑身尘土。
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把毕生心血都投身在农技推广事业中,在作物改进、新品种实验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总结形成了适应丘区农业发展的以“扩行壮株”免耕、撬窝、覆膜为核心的作物简化栽培技术,油芋复合种植模式,设计研制了用于简化规范栽培的彩色定距绳、作物育苗制墩框、育秧划格器以及播种小麦、棉花玉米的新型窝撬。同时,还连年开展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的高产示范,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创造了我市水稻单产839公斤纪录和小麦单产508公斤纪录,累计新增粮食135590万吨,增收节支190100万元,实现了作物种植省工、节本、增效。
大胆创新
农业是他毕生的牵挂
“和农业打了30多年交道,看到现在大家都不想种庄稼了,真的心酸。”陈明祥说,本来今年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可是农村土地撂荒越来越多,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打算再干几年,帮助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2013年,射洪首个农事服务超市——赤诚三农农事服务超市在瞿河乡新华村成功创办。从此,陈明祥开始了指导扶持“三农”、“大桥”等农事服务企业,解决种植零星分散、农机作业程度低、农技推广难等问题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
由农事服务超市提供技术和设备,向农民提供农事一站式服务,从选种、施肥到播种栽插、田间管护,最终到收获,都由农事服务超市承办,不仅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带来的劳动力缺乏问题,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我做农业推广几十年,和农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农业农村是我一生的牵挂。”陈明祥如是说。(记者 谭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