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回放
52年前的1963年,24岁的朱代琼只身北上到沈阳寻友,在归途中遭遇小偷,身上钱物被洗劫一空,无法归家。走投无路时沈阳鞍山钢铁厂四川籍职工刘明鼎收留了她,并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其买了回川的火车票。朱代琼回家后一直对这份恩情感怀在心,通过3次书信与恩人建立了联系。后因在射洪安家通信不便,联络一度中段,之后再无法联系上。然而她并没有放弃,52年里她依然坚持托人帮忙寻找恩人的消息。直到2015年7月8日,终于在绵阳好心人黄凯的帮助下找到了恩人的消息,在一通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电话中圆了朱代琼老人的感恩梦。
恩人救济 助她回川
带着对这段感恩故事的浓厚兴趣,7月21日上午,我们在好心人王春焱的引导下,来到了朱代琼老人的家中。刚一进门就看见面目慈祥、身体康健、精神矍铄、打扮得体的她。见到我们时,她很是高兴,一面掺茶,一面拉凳子招呼我们坐下。随后她就拿着一本旧式笔记薄告诉我们,自己喜欢看书写日记。
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老人敛起了笑容,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对当年往事记忆犹新,她思路清晰、口齿伶俐地讲解起来。
1963年,通过朋友介绍,她一人踏上了去沈阳寻友的路程。在沈阳与朋友见面后的归途中却遭遇了小偷,包包里的东西全被洗劫一空。身无分文,面对苍天欲哭无泪,一个人无依无靠又联系不到朋友,就在沈阳火车站伤心的痛哭。一时间围了很多人过来,被其中一个姓涂的女同志救济,暂时到她们家住了两夜。因为涂女士的家住在鞍钢厂附近,第二天朱代琼被困沈阳的事情就在鞍钢厂里传开了。
老家在四川绵阳安县的刘明鼎得知有老乡被困沈阳的消息,就特意跑来看望朱代琼。老乡见老乡啊,两眼泪汪汪哦,同为四川人有难相互帮。刘明鼎把她接到厂里,安置在有家室的同事家中。在借宿的日子里,大家就像家人一样,同事的爱人买菜都会带我一同出去,过过铁路、看看铁道,给朱代琼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两天之后,刘明鼎帮她买好了回四川的火车票,临走前,刘明鼎也托朱代琼帮他家里带些东西回去。
回到四川后,路过绵阳安县,朱代琼就去了安县黄土镇刘明鼎的老家,见到了恩人的妻子陈立芳。大嫂听说她的事后,就在家弄了些蒜头炒了点腊肉接风洗尘。朱代琼非常感动:“因为你想嘛,在当时那么差的生活条件下,能吃点肉是真不容易的,那是待显客才会有的规格,只怪那个时候我年轻不懂事,没有把事情考虑周全,给恩人添了这么多麻烦,实在是愧疚得很。”告别了大嫂回到家后,朱代琼坚持写信与恩人一家取得联系,真诚感谢她们的恩情。
联系中断 苦寻梦圆
后来回射洪安家,因通信不便,联络中段,之后便无法再与恩人取得联系了,思念却慢慢的滋生起来了,朱代琼心里始终是记得恩人一家对她的恩情的。
朱代琼老人讲述到这里,我们看到她眼含泪花,心里很是激动。于是安慰她,你的故事很感人,慢慢地讲,不要太激动。
老人接着说:“到现在已经过了52年了,在这52年里,我托了很多人帮忙寻找刘大哥一家的消息,都没有找到。直到今年4月份认识到身边这位好心人王春焱,他爱人也是热心的人,我们谈来就倍感亲切。无意间跟他们说到我正在寻找恩人的事情,王老弟听后甚是感动,也就答应帮我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消息传到了王春焱在绵阳的老熟人黄先茂那里,黄先茂也托自己的儿子黄凯帮忙寻找。终于在今年的7月8日,找到了恩人刘明鼎的消息。恩人现在家住甘肃省白银市,家里除了妻子还有一个儿子叫刘军。
7月19日上午,朱代琼一通电话,把这份跨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感恩之情连接了起来。她接通电话哽咽的喊了声大哥,说了声谢谢我的恩人。
透过朱代琼老人激动的神情,我们能感受到电话另一头也是多么的感动。老人告诉我们,她之所以多年联系不到恩人的原因,是因为恩人在鞍山钢铁厂工作几年后就去了甘肃支援边疆,从此就没再回鞍钢,直到现在一家就定居在甘肃白银市了。
常怀感恩 一生幸福
我们问到老人为什么52年来一直坚持苦苦寻找自己的恩人时,她认真而又严肃的讲了这样一些话:“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多么希望有人来帮助你,我在举目无亲的困境中有这么多人来帮助我度过了难关,所以心存感激,一直想找到他们、感谢他们。现在这些人在我苦苦寻求中又盼到了,我觉得这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采访中朱代琼老人反复说着这句话。
“回想恩人刘大哥当时拿的全是自己的零用钱给我,恩人工资不够用就要吃苦,我的心情就不好受。”朱代琼说,虽然记不清当时沈阳到绵阳的火车票价格,但还记得从北京到绵阳的火车票价格是28.8元。那个时候的工资都不高,生活条件也差,恩人赴汤蹈火的帮助,让她这五十多年来一直感恩于怀。“现在生活条件好些了,渴望找到他们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想和他们叙叙旧,诉说当年帮助我的故事,也想抽时间去甘肃看看他们,请他们来四川走走,感谢他们一家对我的帮助和友好款待之情。”朱代琼说。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朱代琼老人特地告诉我们,还要感谢帮她寻找到恩人的好心人王春焱老弟、黄先茂先生和他的儿子黄凯,一直想和黄先茂先生一家见个面当面说声谢谢。
记者点评:扶危济困传承美德
这位76岁的古稀老人,跨越了半个世纪寻找恩人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她常怀一颗感恩之心,锲而不舍地寻找恩人,让人想到了“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那句古训。面对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搭把手,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的希望,更多的应该是传承我们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实习记者 许竣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