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0余册百年前石印本现身射洪
|
时间:2016-09-12 10:01:00 来源: |







90后大学生购得珍贵古籍 30余册百年前石印本现身射洪
另有面额均为五十万元的孙中山头像的邮票两张
本网讯 9月2日,家住射洪县金家镇、现就读于绵阳师范学院的90后大学生李宝山在一高姓农户家中购得一批珍贵古籍,对于这位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尤其在对《红楼梦》有深入研究的青年人来说,如获至宝。
据李宝山介绍,这批古籍原主人的名字叫髙尤山,射洪县金家镇云霄村人,生活于晚清、民国、建国初三个时间段,卒于1960年。高尤山生前系当地的教师,主要教授《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左传》、《古文观止》等旧学,当时在地方上声誉颇佳。李宝山告诉记者:“高尤山去世后,他的书籍一直由他儿子保管。他儿子现在已到古稀之年,前些天找到我爷爷透露了欲处理这批古籍的想法。我爷爷告诉我后,我便第一时间从学校赶回家中去查看,初步判断出这批古籍的价值较高,于是将它们收购了。”
据了解,这批古籍一共三十四册,均为线装本,除去一册为手抄本外,其余三十三册均是木刻或石刻印本。其中包括:《尚书离句》六卷,保存完整,品相良好,内封面注明为“刘梅垞先生鉴定”,“仁和钱苍益辑解”,“文明堂藏板”。《批点春秋左传纲目句解》七卷(原为十卷,缺第七、八、九卷),品相良好,内封面注明为“长洲韩慕庐先生较(校)订”,“绩道堂藏板”。刘梅垞、钱苍益、韩慕庐等先生均为清代光绪前后学者,校订过多种科举教学用书,其中韩慕庐官至尚书,由此可以推断,上述书籍从印制距今,应该有百余年了。
《古文观止》十卷(原为十二卷,缺第一、二卷),品相良好,第七卷封面钤有“高油山印”。《历代世系》一卷,保存完整,品相良好,多出钤有“高油山印”。印本另有《论语朱注》二卷、《康熙字典》四卷、《四书对偶》一卷、《春秋全经左传》一卷、《拜献先资》一卷。李宝山告诉记者:“后面的这些古籍保存得比较差,有的散失较多,有的是合订本,有的虫蛀严重,还有的脱落厉害。不过从整体上来说,它们的价值都还比较大。经过了‘破四旧’等运动,它们还能保存到现在,实在算是比较幸运的了。”除了印本之外,另有一本手抄的《训蒙语》,品相良好。“手抄本的价值也比较大,我们可以根据它对当时人们的写字习惯进行研究。”在李宝山眼里,这批古籍的每一本都有其独特而重要的研究价值。
经过仔细整理,李宝山发现这批古籍里面还夹杂有民国到建国初的一些杂物,其中包括一张民国时期的身份证、一张“铤舰牌香烟”的广告单、一些写有字迹的纸条等等。“这其中还夹杂了一个信封,上面贴了两张印有孙中山头像的邮票,面额均为五十万元。”李宝山推测说:“这应该是1948年冬或1949年的信封,那时的通货膨胀最为严重,所以才会有面额如此之高的邮票。”
这批古籍的收购者李宝山,平时致力于红学、地方史、诗词等领域的研究,曾应邀参加第五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2014中国·北京)并在北京曹雪芹纪念馆作主题演讲,应邀参加张问陶全国学术研讨会(2014四川·蓬溪),已发表论文、随笔、诗词等作品若干,参与编辑《大熊猫栖息地》、《大熊猫保护案例集》两本著作。李宝山坦言,能收购到这批古籍是一件幸运而幸福的事情,他以后将抽出时间来对它们进行整理修复并深入研究,以期能够发挥出这批古籍应有的价值。(记者 罗明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