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城区宏达嘉兴路有这样一座小工坊。工坊内,一件件中国古代甲胄、头盔摆放其间,使这座工坊更加充满神秘的色彩和韵味。今年30岁的市民成曦是一名中国传统甲胄制作爱好者,出于对这门艺术的爱好,他从一名普通的打工人摇身一变“铸甲师”,用万千甲片勾勒出“金戈铁马入梦来”的豪情。
甲胄又被称为盔甲,是冷兵器时代用以防护身体的装备,穿上甲胄,仿佛化身为一堵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令人望而生畏,威风八面。因为接触汉服文化和家族的影响,成曦遇上了更为小众的“甲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研究甲胄文化、翻阅历史资料、自主设计甲胄……可制作一套甲胄并不容易,设计、开模、串线、定型等多个步骤下来,至少需要花上2周时间,一套甲胄披风大约有20多斤,大约需要1000多片甲片。出于喜爱,成曦一直默默坚持。
成曦说:“一直坚持做这个的原因呢,可能家里面的环境,爷爷和父辈一些记忆上的传承给了我很多触动,让我想把这项技艺坚守下去,自己很喜欢传统文化,想要更多的人去感受到去看到,一起把传统文化传的更好,把我们的传统美展示出来。”
除了做好甲胄,还要让更多的人知晓甲胄,成曦创立了自己的甲胄工作室,组建了甲胄团队,吸引更多同样的爱好者加入其中,一起传播甲胄文化,让“甲胄”这个小众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被更广泛地看见。
射洪市甲胄制作爱好者税宁说:“作为盔甲创造技艺的共同爱好者,一路以来,我也见证了陈曦对这方面的传承和坚守,他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相信,在我们技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之下,这门技艺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射洪市甲胄制作爱好者万根涵说:“我很喜欢他做的铠甲,像我今天身上穿的这套,就是他们工作室做的非常好看的一套三文甲,我会时不时的来到他们工作室学习和试穿。跟着陈曦学了这么久的技术,现在我可以自己做一套简单的唐代士兵甲出来了。”
5年间,成曦共制作出数百套古代铠甲,不仅接到了国内很多景区的订单,其制作的铠甲还远销日韩、北美等地,成为了圈内小有名气的甲胄匠人。现在的成曦仍在积极探索学习盔甲修造相关技艺,同时他还在致力于传播盔甲修造这项传统技艺,积极参加各项文化活动及比赛,取得了多项外观及设计专利,美术著作版权及多个商标。
成曦告诉记者:“下来会努力开拓文创产品市场,把所会的技艺和文创市场、旅游市场有机结合发挥作用,继续坚持把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他,接触他,喜欢他。”(记者:陶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