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国际合作产业园做强智库平台创新招商模式
让产业更大企业更强
盛夏的八月,骄阳似火。在射洪经开区的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内,工人们一边忙生产,一边忙建设,园区项目推进有条不紊。
“去年8月19日,国际技术产业园交流中心项目、西南石墨烯产业研究院项目、西南微电子产业研究院项目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今年5月4日,云制造科技集团“微电子产业及配套产品集群”六个项目开工建设。”四川绿然集团总经理、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赵国说,从去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入园项目接踵而至,园区以科技为支撑,“产业集群+供应链”招商模式得到了入园企业的认同。
夯实学术支撑平台
科技之花常开常新
行走在园区,迎面而来的是高科技、标准化、国际化的工业转型新气象。
在规划图上记者看到,园区遵循“科研引领、产业集成、金融支持、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按照“一区、二心、四园”七大板块高起点、高标准布局规划,突出载体建设与主体培育有机融合、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相融合、现代生产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
“科技是园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换好工作衣、帽及工作鞋,经过风淋处理后,四川绿然科技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刘尚佺带着记者走进一间新建的标准化生产厂房,记者看到,绿色的地面一尘不染,整个车间温度恒定,工人们正在仔细地操作各类设备。刘尚佺告诉记者,根据不同的产品生产需求,园区在建设时执行了严格的标准,以芯片制造厂房为例,厂房为千级无尘车间,达到了设计最高标准。
“去年建设至今,园区招才引智成效显著,科研联动成果突出,为做大做强企业和产业奠定了基础。”刘尚佺说,园区以高端产业聚集高端人才,截至目前,已吸引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名、专家教授博士100余名落户园区工作。微电子产业已成功引入微电子专家、电子科大微固学院赵建明博士,组建成立西南微电子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和绿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产业成功引入中国石墨烯创新联盟主席、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常务理事萧小月博士,组建成立了科涪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产业引进了锂电专家李晶博士,组建成立绿然新能源公司。目前已研制完成大功率高压LED、石墨烯浆料、石墨烯膜的成品并实现量产,微电子版块已经申报了十项发明专利,其中五项已被科技部对外公示。
“我们在做强智库平台的基础上,还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大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渡大学、莱斯大学等国际国内大学及专家教授建立了战略合作联盟,园区企业的技术性难题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联盟进行发布,共同攻克。”赵国说。
围绕主导产业招商
产业更大企业更强
“所有的入园企业,都是园区围绕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及应用、现代装备制造及应用三大产业集群进行招商,这样有利于产业做大做强和企业间的优势互补。”作为园区首批产业集群+供应链招商模式的受益者,四川洪芯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春阳深有感慨。
在园区的标准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洪芯微科技生产的4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已正式投产。记者了解到,以芯片制造为龙头,园区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将形成“芯片制造——封装——框架——铜材——贴片——检测——包装”的完整产业链,并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中国电子分立器件的主要基地。
“我们还在进行芯片的研发和试生产阶段,下游生产商深圳云制造科技集团的承接项目就开始动工了,包括半导体塑封模具设计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架设计与制造、半导体分离器件封装、集成电路制造、贴片元件包装载带研发与生产、光电器件等项目,这样一来,产业链得到延伸,产值也可以成倍增长,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更加明显。”对于企业的未来,冯春阳信心十足。
“三大主导产业就像三棵大树,随着园区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每棵树都逐渐开枝散叶,最终开花结果。”赵国说,除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之外,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将形成石墨烯超级电容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以发展电喷发动机、变频发电机等节能产品为主,利用清华大学技术的电喷柴油发动机技术,促进产品商品化。(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