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进入5月,双溪乡青杠林的200亩芍药花尚未完全褪去,芍药枝头已结出小青果……
“上个月的芍药节游客真多啊,两天时间我在路边卖凉粉就赚了1000多元。”走在芍药地边,3社的陈明光蹲下身子,抚摸着一株茂盛的芍药说,今年10月份芍药根就可收割了,到时我还可以从合作社里分到每亩700元的红利。
据了解,陈明光以4.73亩土地入股加入中药材合作社,
不仅年终有分红,妻子在芍药基地务工还有收入。
近年来,双溪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青杠林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花为媒,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4月16日,来自县城的一队老年游客走进了青杠林村。眼前,一湾碧水绕村落而流,河边滩地上200亩芍药花开得正艳,河对岸青山连绵,一位老人忍不住感叹:“山青水秀,说是世外桃源也毫不为过。”
过去,三面环水的青杠林村由于交通闭塞,无主导产业支撑,这个村的一顶“贫困”帽子戴了多年。
2016年,该村的产业发展终于破题。乡党委政府负责人带领村干部一起到中江和睦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考察,决定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并与和睦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供种及产品回收协议。村干部回来后,动员贫困户和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了青杠林村富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7户贫困户和133户村民入股的200多亩土地种上了芍药。
专业合作社与入股贫困户及其他村民、村集体、合作社采取五方利益联结机制,其利益分配为:入股村民(含入股贫困户)30%,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10%、村集体18%,合作社2%,经营管理公司40%。并承诺:在芍药前三年不产生效益情况下,给入股村民每亩每年300元的分红;在芍药产生效益的情况下,入股贫困户及村民保底分红每年每亩700元,根据市场收益不封顶。
芍药的根茎便是中药材白芍。“以3年一个生长周期计算,亩产值基本在1.5万元以上,村里3年创收300万元不成问题。”青杠林村党支部书记敬承兴心中有数,在引入芍药种植时,就与种苗提供方签订了保底回购合同。
300万元,仅是芍药给青杠林村带来的保底收益。“芍药全身是宝,根能入药,花也能卖钱。”双溪乡党委政府决定,以花为媒,发展乡村旅游。
2018年首届芍药花节举行,吸引了来自绵阳、遂宁、重庆、成都的一大批游客。
2019年4月10日,第二届芍药花节在潇潇春雨中举行。欣然绽放的200亩芍药花,一台充满乡土气息的文艺表演,迎接八方来客。
“今年的游客才叫多,从绵阳来的一团游客观赏了芍药花、在农庄吃过农家坝坝宴后,一下子购买了100多只乌骨鸡。”鼎丰农庄老板娘赵雪华高兴得合不拢嘴。据她介绍,芍药花节期间,她的农庄接待游客1000多人,毛收入有4万多元。
“每天都有好几桌客人,还从来没有这么好的生意。”在村口梓江边开了10年多年饭店的村民黄金国说,今年他接待的游客比去年多。
不仅如此,节会期间的土特产品展示、特色农家小吃使游客感受到“原生态”,让村民们赚了一笔。
3社的陈本洪开幕式那天卖凉粉凉面,就赚了1000多元。陈本全卖粉条、红苕、鸡鸭蛋、蜂蜜等土特产,2天卖了2000多元。村里的贫困户何保华在4月10日那天收停车费就得了300多元。
据双溪乡副乡长赵江介绍,今年的芍药花节期间,双溪乡接待了50000多游客,实现旅游收入20多万元,比第一届芍药节增长近30%。
与首届芍药节不同的是,今年乡党委政府还发掘了青杠林村的农耕文化,让游客在饱览双溪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开幕式当天,射洪农耕文化美术馆在轿顶山下的县级文保单位——乾隆年间修建的古建筑“四合印”内开馆,展出的来自省内外的70多件反映农耕生活的美术作品和20多件传统实物农具让游客们纷纷在此驻足观赏。
“展出农耕文化,是芍药节的一大亮色!”来自重庆的60多岁的文先生一家三口在一幅名为《幸福乡村》的国画前流连。“在双溪这个小镇,我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爷爷,这是什么东西啊?”在农用水车前,一个小女小孩问。“这是抽水灌田的农具,在过去农村可是个宝贝。”爷爷说,这次到此不虚此行,让小孙女也感受到了古老的农耕文化。
乡村振兴,双溪乡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双溪还有更多看头!”据了解,接下来,该乡将继续推进农商文旅融合,为以后的芍药节增添更多内涵,谋划在节会期间套办采菌节、枇杷节、垂钓节、写生节、乡村书画节…..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越做越大。(全媒体记者 贾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