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17年以来,射洪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对标对表中央总体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在深耕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全市政治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和谐稳定,刑事治安案事件年均下降11.2%,GDP年均增长7.7%。2020年7月,被《小康》杂志评选为“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之一。
密码①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站位推动形成大格局
一是组织上凝魂聚力。把平安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牵头抓总、市级部门高效联动、镇(街道)组织实施、村(社区)固本强基的工作格局。2017年以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年均在8次以上,部署调度平安建设工作。
二是路径上精准发力。深化和巩固“长安杯”成果,制发《射洪市再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实施方案》,以社会治安提档、矛盾纠纷化解减控、行业管理优化、政法人才建设、宣传氛围营造、创先争优、智能防控升级等“七大工程”为基础,形成立体化防控、矛盾多元化解、政法人才培养、宣传氛围营造、工作推动督导等“五大体系”。
三是落实上持续用力。建立并严格执行平安建设常态督导和绩效考评机制,平安建设年度目标考核分值权重逐年提升。用好综治领导责任制,坚持明察与暗访、书面与实地督导相结合,推动各项部署在基层末端得到落实。落实平安建设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助力推动“平安射洪”建设。
密码②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微治理共建共享大平安
一是“小平台”撬动大平安。将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劳动监察、棚户区改造、民间融资处置等整合到市综治中心,深化“雪亮+天网+慧眼”融合应用,形成“组团化”办公平台。建成政法宣传文化一条街,将城区广场、河堤等打造为法治微景观,形成具有不同观感体验的场景供给。同步建设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联动指挥调度“治理”体系。
二是“小人物”推动大平安。配齐镇(街道)政法委员,推进网格员、调解员队伍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融合发展。整合行政执法专业力量,组建2100余人的行业防治队伍。打破城乡地域、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等限制,引导热心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市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的“红袖套”队伍达5万余人,全覆盖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小网格”助力大平安。纵深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采取“定格”“定人”“定责”的方式,将全市划分为540个网格,实现了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环境在网格维护、服务在网格开展、需求在网格实现。构筑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小区(院落)、楼栋四级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在网格内同频共振。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办理网格事件9余万件,事项办结率99%以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四是“小切口”筑牢大平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打击违法犯罪,整治治安乱点乱象。始终将矛盾风险摸排化解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头戏”“压舱石”,纵向成立了市、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四级调解组织,横向建立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39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分级诊疗”,有效防范隐患风险“外溢上行”。5年来,射洪未发生重特大暴力恐怖活动、重特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群体性事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等。
密码③
深化平安建设理念,新起点探索实现大提升
在持续深化“六手印记”工作法的基础上,创新出“诉源治理”“政务+民生服务”和特殊人群管控的新模式。
一是不断优化党政主导下的“诉源治理”新模式。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有机整合、互联互通,创新“诉前解纷+多元调解+速裁快审+繁案精审”的多元解纷机制,86.51%的矛盾纠纷化解在镇、村(社区)。2018年10月12日,射洪参加了全国法院举办的“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讨会并做经验交流。
二是创新推出“政务+民生服务”的“社区110”工作法。围绕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的思路,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一线指挥部”,小区“便民服务站点”为前沿,探索出了“社区110”微治理模式,构建“十分钟服务圈”。开通线上微信政务,组建“蓝黄红”三色马甲分级分类服务队伍,10分钟办结辖区各类政务和民生服务。推行以来,共办理各类民生事项4万余起,有效解决了社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会满意度持续上升。
三是创新特殊人群管控“三三三”工作法。建立镇、村、组“三级网格”,形成单元式人员排查机制;开展“三次筛查”,形成清单式人员划分机制(即:“全面筛查”,以镇为单位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毯式排查工作,建立台账;“区域筛查”,按“红、黄、蓝”三种颜色设置风险存疑人员名单;“定向筛查”,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圈的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复核);强化可疑信息早反馈、重点人员详反馈、问题出现快反馈的“三次反馈”,形成档案式人员管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