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射洪,已是赤日炎炎,但对于王大爷夫妇来说,心里面便如那数九寒天,俗话说:“养儿为防老”,自己操劳一生,拉扯四子女长大成人,均已成家立业。然耄耋之年却不得不与自己的亲儿子对簿公堂,辛酸之至。
养儿未防老
老夫妻与亲儿子对簿公堂
当射洪法院仁和法庭庭长袁华林接到此案后,当即决定亲自到王大爷的住处,询问案情。临到家门,便看到几个醒目的“拆”字,周围到处都是垃圾,王大爷一听到我们的来意,便紧紧握住袁庭长的手说:“法官啊,你救救我们老两口吧,我们现在在这租房住,这里马上就要拆了,我和老伴每天都要去捡一些废品卖,才能勉强生活。”
袁华林安抚了一下老人的情绪,便和老人聊了起来。原来王大爷夫妇膝下有两儿两女,两女远嫁他乡,大儿子经营一家小作坊,小有资财,小儿子外出务工为生,大儿子自己住四楼让王大爷夫妇住楼下杂物室,每月仅给他们拿一点米面,不生活费,杂物室阴暗潮湿,生活不便,二老便要求大儿子在外为其另租房屋,大儿子不愿意,由此双方发生分歧,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大儿子坚持不拿钱给二老生活,也不为其租房,老人只好搬进即将拆迁的房子居住,无奈之下老人一纸诉状将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告上法庭。
法官真情调解
家庭和美解千结
听完老人的诉说,袁华林当即决定立马联系被告,当天下午组织调解,三番五次的打电话催促过后,大儿子终于来了。大儿子表示,自己农民出身,只愿意每个月拿一些米面油和蔬菜,不愿意给钱,况且自己还有兄弟姐妹,凭什么让自己一个人承担。王大爷夫妇认为大儿子每次都是拿十几斤蔬菜,自己又吃不完就坏了,很多自己也不想吃,自己想拿钱自己买,方便些;其次自己两个女儿早已出嫁,按照农村习俗出嫁的女儿可以少承担或不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自己不要求两女儿承担。
就为这两个矛盾双方一直无法达成协议。眼看天色将晚,袁华林便决定第二天早上继续调解,让大儿子回家自己好好想想。第二天一上班,老两口便来到法院,袁华林热情的将二老迎进接待室,大儿子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袁庭长只好苦口婆心,讲法律、讲事实、摆道理,大儿子终于做出了让步,表示自己并非不愿意出钱,只是二老太偏心,让自己一个人承担,不能因为自己有钱,就什么都让自己来承担。袁华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是兄弟姐妹,应当互相帮衬,给老人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最后大儿子被袁华林的诚意所感动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双方达成协议:由两兄弟为二老在外租房,每月分别给付500元,医疗费均摊。大儿子当即兑现,王大爷夫妇拿到钱后,紧紧握住袁华林的手,不停地说:“谢谢法官,谢谢,我老两口又能生活下去了!”临走时袁庭长又叮嘱两兄弟,人活一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空多看望二老,莫要等到失去才后悔。
调解完了之后,袁华林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赡养案件等涉及家庭关系类案件不同其他案件,也可以判决,但是考虑到以后当事人还要在一起生活,生硬的判决只能让当事人矛盾加深,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化解,使当事人解开心结,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一席话,令记者受益匪浅,养儿未防老,还需法官解千结啊。( 何冰军 记者 任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