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射洪市委宣传部主管 射洪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射洪市滨江路北段1号景观楼 全媒体集群:微播射洪、掌上射洪、射洪发布
国务院信息 | 省政府信息 | 重点专题 | 魅力射洪 | 微视射洪 | 网络问政 | 权威发布 | 遗失声明/公告 | 政务微博 | 射洪市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射洪 > 射洪教育
 
面塑非遗传承人陈中前:非遗历久弥新 传承绵延不绝
时间:2022-12-12 15:34:39  来源:

  本网讯 非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艺,更是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历史,非遗的内涵与精神才是薪火永传的根基。今天我们就将带大家去认识一位非遗传承人陈中前,作为非遗传承人的陈中前,他用半生的面塑手艺融入时代特色与时代精神,让非遗工艺技术走出了另一条传承的道路。

  陈中前。今年75岁,目前是射洪很多小学校的“老师”,他上的课就是学生们的课后辅导课之一的面塑课。在他的耐心讲解和教授下,一个个生动形象的面塑艺术品就在学生们的手中做了出来。

  才上十多天面塑课的射洪二小的学生赵蔓妮在课堂上做了一个精致的小动物,拿着自己亲手做出的产品,她也高兴的给我们展示了她的作品。

  赵蔓妮说:“我学了差不多10几天了,觉得泥塑有传承的艺术,还挺有趣,而且陈爷爷捏的很好,我也很喜欢他。”在学生们心中,陈中前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慈祥的爷爷,大家都爱叫他陈爷爷,在陈中前上课的教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些是陈中前亲手制作,有些是学生们创作制作出来的。这些作品也曾经跟随陈中前参加了文化旅游节、非遗项目展出等,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如果说面塑是陈中前半生的执着追求,那走进学校就是陈中前将非遗这项技术进行传承的一种方式,他从30多岁到75岁期间,一直就在从事面塑创作和传授,这样的执着精神伴随了他半生的时光。陈中前说:“我认为这门艺术它是一种传承的,传统艺术,在古代的时候这种捏泥人,捏面人是一种很普遍的这种艺术,但是现在已经失传了,用的时间少了,我要把它传承下去,把它做下去。”经常坐于屋中,陈中前就会忍不住用黏土捏上几个作品,短短几分钟时间,就能创作出一个生动的艺术品。

  陈中前与面塑结缘,还源于上世纪的8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面塑,带着好奇,便学习了这门技术,从此之后他就钻研了起来。带着自己的作品走街串巷,而他的这门手艺也被学校老师发现,上世纪90年代他就走进了许多的学校开始传授这门技术。2013年,拥有半生面塑手艺的陈中前成为了射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塑的材料也发生着改变,现在,一个个黏土在陈中前的手中舞蹈,精美的艺术品随之产生。因此他的这门手艺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熟知,陈中前成为了学校的课后辅导老师,而他的儿媳妇也学习了这门技术,和他一样也成为了学校的课后辅导老师,将这门非遗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去。陈中前老人由喜爱到热衷,对于橡皮泥塑未来的命运,他也有自己的看法,橡皮泥塑发展必须保留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接纳新鲜事物;既要保留传统古典的泥塑、面塑技艺,同时也要融入新的橡皮泥等原材料。

  创作出许多作品的陈中前,带着作品于2010年,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13年4月,陈中前的橡皮泥塑被列入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8月25日,参加了“四川技能大赛.第四届遂州技能人才暨遂宁市第八届农民工技能大赛”2011年5月19日,参加了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各种各样的荣誉让陈中前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在他的家人看来,这些都是陈中前一生都坚持走下去的事。

  陈中前妻子何路珍说:”我很支持他,做得很好,而且教小朋友锻炼了身体。“

  ”现在我的很多作品已经放在市文化馆里面陈列了,就这样保存下去,而且也会在学校开展一些展览活动。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玩具也很多,但原始的手工却很少,所以我要把它做下去,传承下去,小朋友也会通过手工制作更加的贴近生活,通过学习过后,了解过后,亲自做了过后,他就能够传承下去,一代一代的。“陈中前由衷地说。(记者:王舫)

  编辑:王婷婷
全媒体资讯
新闻导航  
·时政要闻
·社会新闻
·乡镇动态
·部门动态
·权威发布
政务微信、微博  
网民互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站内搜索

射洪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shrmxmb2022@163.com 举报电话:0825-6197001
地址:射洪市滨江路北段1号景观楼 邮编:629200 电话:0825-6197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00055 蜀ICP备2021004273号 川公网安备 51092202000126号  技术支持:遂宁新闻网
市县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联系电话:0825-2988759 0825-6622972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未成年人举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