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坚持“中西医并重”, 突出中医特色,狠抓工作落实,使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康复保健、疾病防控等领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中医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
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基层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障;将农村中医事业纳入到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规划,提供机制保障;坚持落实对农村中医事业的投入政策,提供财力保障;努力实施中医药在医保中的政策倾斜,提供政策保障,引导居民治疗中选择中医治疗,鼓励医务人员运用中医药技术为居民治病。
健全中医网络,夯实阵地建设
我县着力打造县级中医航母,充分发挥龙头指导作用。县中医院是我县中医药事业的高地,为充分发挥其龙头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我县在财政投入、人事安排、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强投入重倾斜,医院自身也强基础重特色,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医院以其强大的中医技术实力,成为我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和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
同时,我县积极巩固乡级中医枢纽,注重发挥专科特色。近年来,我县以巩固乡级中医枢纽功能为抓手,注重发挥中医专科特色,在全县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打造中医馆18个、标准示范性中医馆10个、村卫生室中医角50个,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20余种,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的同时,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方便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
并且,我县积极完善村级中医网底,充分发挥中医药价廉质优的作用。全县590个村卫生室中,以中医、中药、针灸等服务为主的村卫生站达到75%以上,中医药在农村小伤小病,常见病的诊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加强人才培养,营造学术氛围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高水平、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做到了 “三优先”、 “三坚持”。
县中医院优先在大专院校选聘毕业生,确保龙头医院中医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各医疗机构优先选派中医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深造,全县近四年先后选派参加中医专业进修学习的达200余人次;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晋职晋升方面优先推荐中医药人员。同时,坚持规范化培训、函授、短期培训等形式结合,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坚持办好中医人才培养基地,积极组织乡村医生参加中医中专、中西医结合大专学历教育;坚持每年邀请上级医院中医药专家来县查房、讲学,重点帮助提高中医骨科、外科、内科和肛肠科等科室技术水平,收到了显著效果。
推广适宜技术,助推中医参与
近几年来,我县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农村中医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坚持“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先西后中”的原则,不断提升中医药在疾病诊治中的参与量。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丰富中医药治疗手段,针对中医人员重点推广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对西医人员重点推广临床简易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分层次开展了培训和推广工作,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等疾病开展中医药康复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
同时,注重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的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我县在防治 “H7N9流感”“禽流感”、“流感”和“流腮”等疫情时,县中医专家拟出中药大处方,让疫点人群普服大锅预防药,及时有效控制了疫情。今年“7.11”灾情暴发后,县卫计部门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向受灾群众提供中成药预防疾病,并在其后的治疗防疫工作中,持续采用中医药手段,效果明显,从而提高了中医药在社会的认知度。
加强中医宣教,强化传承意识
为传承和发扬中医传统文化, 在各媒体开设了《中医健康》栏目,向全县居民讲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各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每两个月举办一期中医药健康知识集中宣传,并通过标语、宣传栏、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居民宣传中医药健康知识,以提高广大居民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和普及率。
同时,县城和各乡镇还积极组织开展了 “健康中国行”、“世界卫生日”等主题集中宣传活动,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中医药家庭医生签约,对群众进行健康指导,建立健康档案。目前,全县常住人口签约服务率达60.03%,一般人群签约服务率达50.19%,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81.30%。
各医疗机构还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推荐中医保健处方,积极开展中医养生、食疗和中医药行为干预行动,极大提高了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参与率。(全媒体记者 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