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射洪市委宣传部主管 射洪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射洪市滨江路北段1号景观楼 全媒体集群:微播射洪、掌上射洪、射洪发布
国务院信息 | 省政府信息 | 重点专题 | 魅力射洪 | 微视射洪 | 网络问政 | 权威发布 | 遗失声明/公告 | 政务微博 | 射洪市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射洪 > 射洪卫生
 
指尖三聚焦 宝龙三悦动——四川射洪市疾控中心帮扶官升宝龙村乡村振兴工作
时间:2023-04-06 14:59:24  来源:

  本网讯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体现了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以“画农点金”之笔助力乡村振兴进程。四川射洪市疾控中心作为莲藕之乡——官升镇宝龙村的帮扶单位,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依托“宝龙”发展,汲取“宝龙”经验,发挥联系单位在村级和政府之间的纽带作用,不断探索完善“宝龙模式”,让农业走向现代农业,让农民走向职业农民,让农村走向庄园农村。
 

  (1) 聚焦“党建引领”,在“听民之声”和“解民所忧”上加码加劲,弹奏党靠群众“主旋律”。宝龙村因地处丘陵地带 ,地域分叉口多,小组分散人心散,基础设施弱,这些根源都是党建凝聚力不足。“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四川射洪市疾控中心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派出中心优秀中层干部,赵丽君同志作为宝龙村驻村工作队员,在驻村期间围绕规范党建工作、村集体增设、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强化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通过三访模式(不打招呼直接访、驻村干部带头访、有关部门联动访)带动联合中心、农业农村局等部门12次,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问诊村干部、村民“疑难杂症”,“手把手”指导农民“对症用药”,从“四议两公开”无人知无人晓,到“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及时监督;从群众问题无处说到收集处置群众问题百分百;从支部工作散乱差到黄本工整内容齐,宝龙村实现了党建工作由弱到强,群众信任由小到大的嬗变。
 

  (2) 聚焦“优势互补”,在“品牌培育”和“传播载体”上创新作为,谱好产业振兴“协奏曲”。前期,宝龙村承包商、部分农户承接藕、秋葵等“原始产业”,实现了个人创收的同时也挤压了村集体经济创收。四川射洪市疾控中心探索宝龙村现在发展模式,在前期工作调研基础上提出以“原始+新兴”两线产业培育模式,探索出了“筑巢引凤、链条招商、集群合作”的发展之路,将原始资源发展面大和新兴产业可塑性强的优势充分结合,打出“宝龙品牌”。一方面,大力发展香椿、秋葵、羊肚菌种植等原始特色产业,同时以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为载体,扩大原始品牌效应,保证了原有承包商的发展也擦亮了宝龙品牌。另一方面,坚持守正创新,利用原始产业的区域效应,夯实“宝龙底气”,通过与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的多方对接,着力打造小麦基地建设,打出以“新势力”擦亮“新品牌”,最终打造了小麦示范基地和羊肚菌试验田20亩,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余元;获得蓬溪万顺企业5000袋高档食用菌的支持,打开产业格局,有效带动了村100余人就近就业,产生了产业振兴的链条效应,实现个人承包户与村集体发展的双线开花。
 

  (三)聚焦“粮食安全”,在“领雁引飞”和“抛荒整治”上真抓实干,谱好良性循环“圆舞曲”。宝龙村乡耕地面积1737亩。根据调研得知实际耕种地面不足400亩,占比仅23.5%,再加上地力不肥、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故村民积极性不高,抛荒现象严重。一方面,四川射洪市疾控中心按照以“除撂荒+赋生产的闭向循环”为靶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协助规划落实种业园区标准化基地建设1400余亩,规划全村3000米深挖渠项目,为高质量示范农田奠定基础;同时引进绵阳丑小鸭农业公司大力开荒发展小麦水稻产业400余亩,极大保障了土地的合理化利用,实现了内线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组织镇、村两级在前期粮食安全工作上的经验,将其上升为村规民约、政策支持系统,以制度固化经验,得以构筑村干部带头干,村民效仿干的人才振兴格局。截至目前,村委300亩撂荒地应治尽治,其中工作队示范带头种植黄豆20亩,集体经济增收一万余元,最大限度地活化村级耕地资源,保障农业生产高效。

  编辑:王婷婷
全媒体资讯
新闻导航  
·时政要闻
·社会新闻
·乡镇动态
·部门动态
·权威发布
政务微信、微博  
网民互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站内搜索

射洪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shrmxmb2022@163.com 举报电话:0825-6197001
地址:射洪市滨江路北段1号景观楼 邮编:629200 电话:0825-6197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00055 蜀ICP备2021004273号 川公网安备 51092202000126号  技术支持:遂宁新闻网
市县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联系电话:0825-2988759 0825-6622972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未成年人举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