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射洪市委宣传部主管 射洪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射洪市滨江路北段1号景观楼 全媒体集群:微播射洪、掌上射洪、射洪发布
国务院信息 | 省政府信息 | 重点专题 | 魅力射洪 | 微视射洪 | 网络问政 | 权威发布 | 遗失声明/公告 | 政务微博 | 射洪市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射洪 > 射洪文化
 
哭“孝”
时间:2018-01-23 16:09:30  来源:

        今天,和巾帼志愿者走进社区入户慰问后,我心情格外沉重。
        看着老人佝偻着坐在屋角无声注视着我们的忙碌,我不敢看他们的眼睛,不只为老人们凄苦的生活现状,更为这些家庭的儿女对老人的疏于照顾。我害怕他们泪眼朦胧的无助和孤独,我也害怕心中腾起的愤怒让我忍不住会去讨伐他们的儿女亲人。
        什么原因,让这些子女对待老人如此冷酷和漠然?
        成为志愿者三年来,我一直认为,偏远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基础条件较差等原因,贫困户需要我们给予一些支持帮助。但是今天,我在县城社区看见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生活得不到很好照顾、家里卫生条件非常差厨房和卧室一片狼藉的时候,我内心的痛苦远远超过屋里阵阵臭味带给我感官上的难受。
        没有什么时候,让我有那么强烈的愿望:从现在起,一定好好学习演讲,一定要组织一支爱心宣讲团队,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到村庄、到社区!让人人明白“百善孝为先”,个个知道“躬亲孝悌廉”,让社会充满温情关爱,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曾经,我看见有的农村老人因为儿女在外务工而缺乏照顾导致生活困难。那时候,不少人振振有词“我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挣不到钱,自家都很困难,哪有能力管照老的?”
        多么无知的理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衣食无忧已经是最基本的生活状态。但是,我悲哀地发现,生活中,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却还大量存在。可以邀请朋友一顿饭吃掉1000多元,可以每天抽着几十元一包香烟,也可以带着儿子女儿逛商场购买几百元的衣服,但是回到家里,就连老人床上有没有软和的被子,厨房有没有新鲜的蔬菜都做不到,更不用说给老人铺上电热毯,买个暖手袋了。
        什么时候,孝德文化竟然如此失落?我们的孝德文化哪里去了?
        我认为,孝德文化的缺失主要来自家庭教育的缺失。
        记得有一次,我们巾帼志愿者联合会组织爱心小天使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爷爷奶奶陪着孩子参加活动。赠送学习用品等礼物结束后有个10分钟的“牵手”互动环节,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感动着我们,我由衷感到利用工作之余开展这些活动是多么有意义。但是,接下来社区卫生大扫除、为社区空巢老人捶背洗脚的活动,参与的孩子明显减少很多。老人们纷纷表示,孩子在家没做过家务,不会打扫卫生;还有的甚至说,我的孙子还没给我洗过脚呢却要给别人洗?那时候,我痛苦的无语。
        我认识一对夫妇,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工作稳定,儿子成人。可是,视80多岁的老人如路人,理由是这个老人过去只替大哥家接送孩子没有帮助他们看管孩子。现在,老人就应该由大哥大嫂供养,自己没有责任。他们经常带着儿子买时尚服装,变着花样弄儿子喜欢的饮食,却对老人恶语相向,甚至教唆儿子不喊爷爷,不要理睬爷爷生活中的“无理要求”。致使老人晚年整天生活在两个儿子媳妇的争吵和斗争中,只求有饭吃有衣穿,哪有什么尊严可言。
        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可以是生活中的白痴,可以无生活自理能力,只要学习成绩优异,因为,成绩好能够考上好大学,好大学可以有好工作,好工作就会挣到很多钱。至于道德教育、经济管理、生活能力,他们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殊不知,生活在被照顾被呵护中的孩子,长大之后也理所当然认为那是父母应该做的,哪里还有回报父母的思想?哪里知道感恩和珍惜?
        学校老师教育学生文明礼让,社会各界也在弘扬传统美德,但我们的家长却在“身体力行”地给孩子灌输自私冷漠的思想!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究竟如何理解和辨别谁对谁错?如何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拥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博大胸襟?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没有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和优良美德,家庭中的父辈祖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尽管,呼吁“关注老人、关爱老人”已经很多年,但是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没有教养能力让我们感到家庭教育的无力和无奈,孝德文化的传承仍然让人唏嘘不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什么时候,所有老人身边能够常常儿孙绕膝,亲情围绕?什么时候,老人的脸上能时常洋溢着幸福和安详?  (陈远芝  )

  编辑:李晓玲
全媒体资讯
新闻导航  
·时政要闻
·社会新闻
·乡镇动态
·部门动态
·权威发布
政务微信、微博  
网民互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站内搜索

射洪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shrmxmb2022@163.com 举报电话:0825-6197001
地址:射洪市滨江路北段1号景观楼 邮编:629200 电话:0825-6197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00055 蜀ICP备2021004273号 川公网安备 51092202000126号  技术支持:遂宁新闻网
市县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联系电话:0825-2988759 0825-6622972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未成年人举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