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阅读传统的家风。一个家庭里面,如果人人都喜欢看书,喜欢思考,那么,善良、诚信、孝顺……这些良好品质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们下一代身上。
——梁晓声
我爱书,更爱读书,我认为那是遗传。
记不得那时候是几岁,我和父亲去赶集。他走进书店看书,我也一下子被那些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吸引住了,东瞧瞧,西翻翻。那天,我看完了那本关于熊外婆的故事书。直到现在,我头脑中仍然保留着书中小红帽、熊外婆的样子,我记住了小红帽的聪明与可爱,熊外婆的可恶和愚蠢。
上学了,我特爱看书,也很爱护书,老师每教完一课,我都能背诵,而且从不让书角有卷起的痕迹,更不会在书上乱写乱画,甚至撕坏。
那时候家里穷,很少买书,我就希望父亲多上街——他常会租一两本书回家。我利用父亲干活或者睡觉的时候偷看,多是他还没看完,我已经看过两遍了。父亲爱看书,常在饭桌上突然笑起来,有时候还把其中的笑话讲给我们听。没想到后来我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多是母亲双手分别夺去我们手中的书,无奈地笑骂:“吃饭,吃饭!你们爷俩都是疯子!”我们哈哈大笑。
在我眼中,我家阁楼上父亲的那个篾条小书兜是个百宝箱,我觉得那是一个无比伟大的世界,里面的新华字典、成语故事、小说月刊和武侠故事有太大的魔力,它深深地吸引着我,总让我自觉主动地在每天放学后急忙跑上阁楼,安静地翻看每个故事。
我曾经在烧饭时候看书,直到母亲忙完农活回家吃饭,才发现烧了一锅白开水。我怎么竟然忘记了放米!母亲气极了,夺过我手中的书,一把塞进灶膛。我大吃一惊,急忙拖出来,已经迟了,烧焦了两角,拍掉炭处已经无法归还别人了。后来,我给别人讲了很多好话,帮她背了半个月书包。
记得母亲告诉我:妈妈也希望你多读书,但是,妈妈在地里干活已经非常劳累,期待回家就能吃上热腾腾饭菜,你要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学着关心家人、孝敬长辈,要学着帮助家里分担,书上不是也有那么多孝老敬亲、关爱互助的故事吗?我觉得母亲说得很对。以后,我仍然酷爱看书,但是,我都尽量飞快地完成作业,完成母亲交办给我的家务活,然后,安心地看书。
那时候,我最羡慕隔壁堂姐家有两块木板架起的书架,我也渴望我家有一个书架,我想拥有一个书架!我甚至想象着,我最终有了一个小书架,上面摆满了我喜欢的书籍,而我,就坐在书架下津津有味地看书、傻笑。
终于,父亲给我买了一本《小学生优秀作文》。多么奢侈的礼物啊,尽管只有一角三分钱,但是我把它视为珍宝,那里面的文章,我过了很久都还能背出来。我也把这本作文书借给我的好朋友阅读。在分享其中一篇作文中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大自然的松针、蘑菇,于是相约爬上了学校后面的大山去寻找,差点迷路。
父亲说:读书读书,既要读也要写,只读不行,不仅读还要写。于是,在父亲的指引下,我专门拿出来一个小本子,有时候写故事的读后感,有时候写小说的主要内容,有时候概括全书人物特点。过了一段时间,我回头一看,我写的那些长的短的句子和文章,竟然还真的不错,又让我回忆起当初看到这些小说或者文章的细节,非常开心。
这个读书习惯一直延续到我走上工作岗位。我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大大提高,我认为离不开父亲爱好读书的熏陶,更离不开他给予我读书方法上的指点,哪怕只短短一两句话。
认识我的老公更是妙不可言。我急匆匆地跨出新华书店,刚好撞在他身上,我不知所措。老公笑语:“不幸的男人,眼望女孩,却不小心撞在电线杆上;幸运的男人,眼望电线杆,却不小心撞在女孩身上。”我气愤他的调侃,却欣赏他的幽默,替他拾起散落的书。直到我们晚饭的解决成了他的任务,他才大呼“上当”。可惜已经迟了,他只好自认小巫见大巫。婚后,我们以书为伴,清贫但快乐,充实而幸福。我自学汉语言文学,先后获得专科、本科文凭,终于完成了我的大学梦。在我们的小家里,婚前我唯一要求老公必须添置的那张书桌一直陪伴我俩很多年。当然,似乎“宽容友爱”“家庭和睦”“爱岗敬业”等优良品质、道德标准一直离我们很近很近,我们每天都可以触摸到,也践行着。
儿子也特别爱看书。在他小时候,我带他逛街,只要路过书店或者卖碟盘的门口,他就不想移步,非拉我进去不可,小眼睛盯这本,瞅那本,用手东摸摸,西翻翻,嚷着要我买。我惊喜儿子与我相似的爱好,有时会满足他的愿望在书店多呆一会儿,有时甚至干脆走进书吧。
虽然我经济上比原来宽裕些了,但我不想多买书,偶尔给儿子买一本,都要告诫他要自己看,也要爱护书,不能撕……儿子比较听话,总是认真倾听我给他讲书中的故事,自己随时都翻弄着,但总算没有撕毁,以至从两岁到现在,他也有不少藏书。
余秋雨说:“为孩子(学生)选书,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我非常认同他的话,一直让孩子有选择地看书,让他好读书,读好书。
从最开始我引导儿子从书中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他知道了“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后来,我告诉他永远要懂得珍惜学会感恩,鼓励他在课程之外抵制住青春游戏、流行风潮和任性癖好的无聊诱惑,寻找阅读的快乐,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正涵意。
上大学后,儿子阅读面更广了,对事物的理解也比我们当年更有深度。我告诉他“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在年轻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建构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而在儿子看来,读书早已是他生命中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徜徉书海,品味阅读,充斥脑海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励我和家人参加很多社会活动,致力于弘扬传统美德,传播文明和谐,引领更多的人明礼诚信、平等友善,让爱心得到传递。我们享受到了阅读之后学以致用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
40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满屋的书籍让我的周末安静而恬然。很多时候,在流淌着舒缓音乐的温暖阳台上、静谧书房里,我们一家三口喝茶,看书……
(陈远芝 20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