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吧,仁和镇最繁华最热闹的街道应当是水巷子了,印象中,只要赶集,我没有一次不到水巷子的,尽管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有赶集的机会。
我第一次听说窝子凉粉就是在水巷子。
我特别喜欢和父亲一起去赶集,因为总能吃上水巷子口子上那香喷喷的窝子凉粉。那时候很穷,我家偶尔做了凉粉,和很多人家一样,舀一勺子泡菜缸里的盐水淋在凉粉上,然后在院坝里掐一把藿香捣碎当佐料,最后滴几滴黄灿灿的生菜油,搅拌几下,凉粉的美味就出来了。因为有盐有味,我们姐妹都非常喜欢吃,但是除非有客人来或者刚好那段时间包谷红薯丰收了,否则母亲很少做凉粉的。
“来两碗窝子凉粉!”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凉粉店的板凳上,父亲如此点菜。老板大声回应:“窝子凉粉两碗——”
窝子凉粉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好奇地期待。
当老板娘一身葱味把一碗凉粉端在我们面前,我才发现窝子凉粉和我们家制作的凉粉不一样:那凉粉上面,有红红的辣椒油,有并不多见的五香粉,有绿油油的葱花,还淋上了黑乎乎的豆油和醋,看着颜色,闻着香味,不禁味蕾大放,本想慢慢地品味好好地把这味道记住,可是,我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呼呼几下,一碗凉粉便没了,连碗边的一丁点凉粉渣子都没放过,当然离开的时候还卷着舌头把嘴边的油渍也吞进了肚子。
陪着母亲在大年三十的上午去买年货,那是绝对会去水巷子的。
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但是我很享受这样的热闹,感觉过年的味道真的太浓,过年的滋味真的太好。
母亲是决定好了首先要给我们姐妹买衣服的。妹妹可没我的好运气,她的衣服总是母亲直接给她买回去。而我是家中的长女,母亲会让我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
水巷子里的商家根本用不着高声叫卖,两边的年货已经深深地吸引着像我们这样的客户。我的眼睛应接不暇,耳朵也忙不过来,我身边到处都充斥着大人们商量购买什么年货的话语声,乡亲在街上见面了相互伸长脖子大声的招呼声,与商家的讨价还价声……
我完全是被人流赶着挤着,在人缝中尽量高昂着头,东张西望,大饱眼福。母亲会在人流中使劲拉扯住我,挤进她看中的那家店铺指着她比较满意的衣服,征询我的意见,问我是否满意。我知道只要价格不贵,而且式样相对好看,母亲一般都会答应给我买的,毕竟一年才会给我买一次衣服,爱面子的母亲情愿自己过年穿旧衣,也一定会给我们姐妹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的。她节俭一年,就为了在年关时打扮自己的女儿。
水巷子旁边是市场,里面也是人满为患。
母亲和我总能在背篼扁担中间找到一点点空隙,然后左拐右拐地奔向目的地。
如果遇见同村的大叔大妈,大家都会高声地欢快地打招呼,相互把眼光扫向对方的菜篮子,看对方过年置办的年货是否丰富。我是绝对会在第一时间喳喳地说,我们刚买了肥猪肉、粉条、豆腐,刚买了豆油、生姜、大葱,还买了红糖、汤圆粉,总之,平时几乎吃不上的好东西只要母亲买了或者正准备买的,我都会不放过机会炫耀一番。听着人家的并不真诚的夸赞,我和母亲都非常开心,母亲也会顺便使劲地也不太真诚地夸赞人家菜买得多买得齐备,新年一定会过得很好的。
因为过年,我们都明显地感觉到被浓浓的年味包围着,大家都因为过年而相互说着吉祥的话,开心地为一年忙到头大方一回,奢侈一回。
长大后,我离开了老家,而仁和镇早已面貌一新,到处都显示着射洪、盐亭、蓬溪、西充四县交界地方的繁荣和热闹。
只是,似乎已经形成了习惯,我每次回老家,经过仁和集镇,我仍然会忍不住看看水巷子,看着它就会想起我的童年,想起我的童年生活。 (陈远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