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00头羊都赶上了销售旺季,卖了好价钱,真是‘家门红’。”12月1日, 洋溪镇三房村的春莱家庭农场内,业主荣爱民正在给务工人员发放上个月的工资,这些务工人员,全是村里的贫困户。荣爱民告诉记者,这是他回乡发展赚到的第一笔“羊财”,随着农村的逐步发展,他的创业扶贫梦正在慢慢变为现实。
三房村是远离集镇的一个小山村,是典型的“口袋”地形,全村有70户困难户,是洋溪镇最大的贫困村。
“丘陵地区农村往往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受这些自然条件限制,产业发展困难,贫困人口也偏多,以三房村为例,年轻人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和妇女。”洋溪镇党委书记刘正志说,为帮助该村“摘帽”,该镇积极鼓励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因地制宜发展家庭农场,通过“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探索出了一条丘陵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子。
“以前要打点工,都要跑到8公里以外的集镇上去,起早贪黑每天也才挣12块钱。”贫困户蒲仁勇已年近七旬,拿着上个月80块钱一天的工资,他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显得格外满意。蒲仁勇说,因自己和老伴长期生病,靠以前打工和种地的收入往往入不敷出。春莱家庭农场成立后,他成为了农场的第一批职工,帮助管理羊舍等。
“农场现有标准化羊舍4栋,鱼塘80度亩,藕田200多亩,长年用工20多人,临时性用工50余人,年收入都在15000元以上”。荣爱民说,农场雇佣的基本都是三房村当地建卡贫困户,为了方便村民照顾家里的老年人,他建议村里把日间照料中心和卫生室建在了农场里。
三房村5组的贫困户文兴德则是该村飞鸿家庭农场的一名职工,因生病无法从事重度劳动,他在该农场找到了一份藕田管理的工作。
“以前就靠种地来维持生计,自从生病后,地也种得少了,收入就更加微薄。”文兴德说,他把原有的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后,自己也成为了农场工人,土地租金加上工资,他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近两万元。
“家庭农场成立后,不但带动了三房村贫困户增收,对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明显改善,今年以来,该村新建水泥路1.4公里,山坪塘两口,为持续发展产业打下了基础。”刘正志说,在村里两个家庭农场的带动下,三房村近40户贫困户有望年底“摘帽”。(记者刘洋贾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