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射洪市委宣传部主管 射洪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射洪市滨江路北段1号景观楼 全媒体集群:微播射洪、掌上射洪、射洪发布
国务院信息 | 省政府信息 | 重点专题 | 魅力射洪 | 微视射洪 | 网络问政 | 权威发布 | 遗失声明/公告 | 政务微博 | 射洪市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射洪 > 乡镇动态
 
双溪乡多措并举鼓起农民“钱袋子”
时间:2017-06-19 15:58:13  来源:

860613.jpg 

抓特色 办农场 育大户 引产业

双溪乡多措并举鼓起农民“钱袋子”

  长势良好的丹参苗,挺拔青绿的芍药,成群的跑山鸡,压枝的青核桃.......。日前,在全市农民增收现场会双溪乡现场点上,双溪乡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作法,获得了领导和与会人员的肯定和好评。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助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双溪乡以发展产业为抓手,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全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和谐。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

  在青杠林村2组梓江边一块地里,去年种下的芍药紫红的苗子,长到了一尺多高。几位村民正在地里除草。

  去年10月,该乡领导带领村干部一起到中江和睦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考察,决定利用县扶贫移民局的项目资金,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并与和睦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供种及产品回收协议。村干部回来后,动员贫困户和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了青杠林村富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利用移民后扶项目资金,发展芍药产业,引进兴世伟业农业公司作为业主,负责芍药的种植、管理、采挖、销售,农户(优先安排基点户、贫困户)在基地参与务工,前期种植务工收入人均650元。芍药产业实行五方利益分配,纯收入的40%为业主支配,30%分配给土地入股社员,每亩保底700元,10%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18%作为村集体收入,2%作为专业合作社收入。

  在贫困村龙洞村的田野里,一箱箱的土垄上,丹参苗长势良好。

  龙洞村有种植丹参的传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双溪乡政府会同龙洞村“两委”、驻村工作组通过走访群众、调研市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经村“两委”研究,决定利用30万产业周转资金种植丹参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村“两委”流转52亩土地,聘请专业经营管理人员,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基地吸收贫困户和村民到基地打工,学习种植技术,起到辐射带动丹参种植的示范效应。待丹参收获后,除去投入成本,利润经营管理人员与村集体五五分成,让村集体经济也逐步壮大起来。

  创办家庭农场助农增收

  在青杠林村,由射洪兴世伟业农业公司创办的鼎丰家庭农场产销两旺。

  家庭农场占地面积120亩,主要从事特色畜禽养殖、风景苗木种植、土特产销售、特色餐饮多产业经营,形成了产、供、销完整的农业项目产业链,养有生猪、绿壳鸡蛋,种植有银杏树、桂花树、蓝花樱、红枫、猕猴桃等观赏和经济林木。农场内绿壳蛋鸡常年存栏2600只,年产蛋16万枚,年产值50万元;农场已初具规模,种类齐全,特色鲜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渐明显。

  通过农场带动,采取公司加农户,发展农户60户,实行合同订单养殖跑山鸡。

  引进优势产业培育种养大户

  近年来,双溪乡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地理位置和产业发展优势,经过多方考察和实地调研,乡党委政府决定在天山村流转土地集中发展核桃产业,以建设川中核桃之乡为载体,通过点面结合方式发展核桃产业。引进太阳湖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000余亩的核桃种植基地,包括苗圃基地、核桃产业引领示范带动基,栽植优质薄壳早熟核桃树13万株,流转的土地天山村人均收入增加700余元,常年提供40个的就业岗位,方便农民就近务工。

  同时天山村700亩、神鹤村500亩香桂产业稳步发展,通过出售香桂的枝叶,增加农户收入,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撂荒日益严重,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

  积极引进业主建基地的同时,该乡也注重农业种植大户的培育和扶持。通过政策扶持和妇联、团委的小额创业贷款,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和在家有意愿的人员创业。全乡共发展家庭农场3个,专业合作社26个,养鸡鹅猪羊等养殖大户32户,核桃枇杷冬枣丹参等种植大户116户。大户以点带面,发挥良好带头作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全媒体记者 贾明高) 

  编辑:袁田
全媒体资讯
新闻导航  
·时政要闻
·社会新闻
·乡镇动态
·部门动态
·权威发布
政务微信、微博  
网民互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站内搜索

射洪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shrmjb@qq.com 举报电话:0825-6197001
地址:射洪市滨江路北段1号景观楼 邮编:629200 电话:0825-6197001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4-080015 蜀ICP备2021004273号 川公网安备 51092202000126号  技术支持:遂宁新闻网
市县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联系电话:0825-2988759 0825-6836262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未成年人举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