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村是去年射洪首批摘帽的贫困村。今年以来,射洪太乙镇进一步聚焦精准发力,对脱贫对象开展常态化“回头看”“回头帮”,确保把贫困群众扶起来还要立得住。
入秋以后,正是山羊长膘的时节,太乙镇巴掌村贫困户瞿代友正在本村牲旺养殖专业合作社打扫羊舍,这份管理员的工作让他去年收入1.2万余元,超过了脱贫标准。
“今年合作社又扩大了,现在已经有700多只羊了。”瞿代友指着扫成一堆的羊粪说,别看羊多了,粪便多了,但一点也没污染没浪费,就羊粪也被装袋出售,每袋7元,目前合作社走上了循环发展的路子,越做越大。
“如何让困难群众脱贫不返贫,是‘摘帽村’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在不择不扣执行扶贫政策的同时,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实现脱贫‘不下马’。”在谈及脱贫“回头看”“回头帮”活动时,镇党委书记黄勇如是说。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确保脱贫产业可持续
“我的养殖场有2000多平方米的圈舍和800多亩放羊牧场,年出栏羊1000多头,巴掌村让我的产业不断壮大,我也愿意尽我所能带动一方乡亲脱贫致富。”创业之初,牲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业主陈军就有带着贫困户一起干的想法,两年来,通过雇佣贫困户和发展寄养等方式,他已经带动了瞿代友、陈君淑等多名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牲旺养殖专业合作社旁,50亩脆红李长势正旺,这是陈军今年新培育的一个项目。
“因为合作社的壮大,粪便肯定要处理好,否则就会带来环境问题,这个产业就不可持续。”建立合作社之初,陈军就开挖了3口沼液池,对粪便进行干湿分离,羊粪卖给农业种植户,发酵的沼液用来灌溉100多亩玉米地。
“现在我又种上了脆红李,以后可能还要种植其他适宜的农产品,只有合作社做大了,产业链扩大了,才能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对于未来,陈军信心满满,他坚信,走循环农业道路,这个产业一定可持续能壮大。
牲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羊—沼—果”只是该村三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之一。依托昊溢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翠华家庭农场,该村还打造了”青蛙—有机稻—有机油菜、小麦、蔬菜”示范点、“猪—沼—藕”生态种养示范点。
探索利益联结机制
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又增收
在巴掌村村口不远处,白色的网状围栏里不时传来清脆的蛙叫声, 射洪昊溢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业主张瑶正在给青蛙投放饲料。
“我们是今年到这里来养殖青蛙的,再过一段时间第一批青蛙就要上市销售了。”张瑶说,青蛙市场销售很好,售价在每斤22元左右,今年她和丈夫到巴掌村投入近20万元流转了9亩土地,按照一般每亩4万元的产值,年底预计可实现收入36万元。
“今年是试点,养殖青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等这里的群众掌握了养殖方法后,我们将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这个项目做成一个成熟产业,而我们也将由养殖转为销售。”张瑶说,今年养蛙场建设和管理中,他们以每天70元的价格雇佣秦红梅、鲜时奎等10多名当地的贫困户务工,最多的可挣到5000元以上。
“明年我们打算扩展青蛙养殖场地40—50亩,优先吸引有养殖意向的贫困户以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成为合作社社员,预计可解决40名贫困户及村民的农闲就业问题”。张瑶表示,合作社还将探索寄养等方式,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增收。
发挥“草根明星”带动效益
拓宽产业发展路子
从个体户探索成为养猪大户,再从养猪大户带动贫困户通过养猪脱贫,在巴掌村,鲜时发已经成为了村里的“草根明星”。
去年初,鲜时发从本组的贫困户周建容入手,动员她通过养猪实现增收。鲜时发把自己猪场繁殖的20多头仔猪赊给了周建容,还帮她家进行场地建设,协调借款购入60多头仔猪。一年下来,除去债务和成本,周建容纯收入3万余元,成功地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周建容又扩展了养猪场,存栏育肥猪60头,母猪10头,逐步走上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由于近两年行情较好,让巴掌村养猪的村民信心倍增、热情高涨,有些村民主动找到鲜时发,希望增加养殖量。而鲜时发也不断关注市场行情,并及时反馈给农户。他还亲自到农户家中去指导大家养猪,解决问题,答疑释惑。
“我今年这30头猪全靠鲜时发的帮助。”望着即将出栏的肥猪,贫困户胡厚清十分高兴,他粗略的算了一下,出栏后自己纯利润将过万元。
据了解,向胡厚清一样在鲜时发带动、帮助之下走上增收脱贫路的还有周立传等40多名贫困户。
“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去年发展的产业,做好‘回头看’和‘回头帮’,筑牢产业根基。”太乙镇长任波说。(全媒体记者 刘洋 贾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