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脱贫不返贫,产业得抓紧。太乙镇巴掌村在2016年成功实现脱贫摘帽,为防止不返贫,实现群众脱贫致富,本村创建“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动力入股”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据了解,该村发展“羊—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利用牲旺养羊合作社优势,继续扩大肉羊养殖,建立标准化沼气池,将羊尿液(羊粪集中出售)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可供烧水、照明、做饭,每年可节省不少燃料费和电费,出售肉羊又能获得一笔收入;建立脆红李基地10亩,沼渣和沼液用作果树肥料。
发展“青蛙—有机稻—有机油菜、小麦、蔬菜”种养模式。3月中旬至5月,繁殖蝌蚪集中饲养,直至长成幼蛙转移至水稻田饲养。5月上旬种植一季稻,不用打农药、施化肥,用青蛙捕杀病虫,用蛙粪肥稻。10月蛙稻收获后,到次年5月,可种一季油菜或小麦。不需松土,不用农药化肥,种植的全是有机油菜和小麦。
推行“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模式。由村两委引领、养殖大户带动、农户参与,以翠华家庭农场、养殖大户鲜时发猪场为依托积极发展生猪养殖,建立标准化沼气池,由鲜时发集中流转水田、堰塘50亩用于种植莲藕,定价回收生猪养殖场沼液用于肥田,利用沼渣在藕田下养殖大嘴鲢鱼,既拓展了产业链,又避免出现养殖污染问题。(甘孝梅 全媒体记者 贾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