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日前从大榆镇了解到,大榆镇改板沟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就近务工需求,引进天应农业发展洋姜等产业,引导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务工,确保了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在该镇的天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深加工基地,记者在现场看到,务工人员正在抓紧泡制洋姜。村民范上海告诉记者,“因为疫情原因前段时间无法外出打工,党委、政府积极为我们想办法,让我们在这里就地务工,不仅解决了我们的打工需求,还让我们更方便照看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了。”
2016年,该村的范海全同志积极响应返乡创业号召,出资成立了“玉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改板沟村流转土地1200亩,发展洋姜产业。随着产业的壮大,合作社成立四川天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注册了“菊裕膳”和“玉太香”两个国家认证商标,开发的“玉太香”洋姜泡菜、“菊裕膳”挂面、“菊裕膳”菊粉等产品,被评为“遂宁市地方名优产品”,实现了品牌的创建。
在大榆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下,改板沟村试点“公司(专合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产联式合作模式,引导易地扶贫搬迁户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增加分红收益,还鼓励他们就近务工为自己挣得了多重收益。今年53岁的胡宗芬,自从改板沟10社搬迁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就在专合社打起了工。“在这里一个月有1200多元,生活费呀,零用啊这些,都有了。”胡宗芬笑呵呵的说到。
2019年,合作社种植洋姜1200亩,年产1800吨,产值达470.68万元。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17户流转土地70余亩,实现保底收益28000元。同时合作社还拿出利润的30%分红收益,入股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现在,天应农业有限公司和专合社每年吸纳就近务工贫困户50多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就近在基地务工就达30余人,月工资1800-2800元。同时合作社还在大公山养殖基地专门划出部分林地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寄养服务,让搬迁群众可以在基地进行家禽类养殖。
“通过走访排查,我们了解了搬迁户的就业意愿,让有意愿的搬迁群众就近在专合社和公司深加工基地务工,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部分年龄较大的扶贫搬迁群众也在合作社农田务起了短工,可以赚到40-60元/天不等的收入,每年增收8000元左右。而在公司深加工基地打工的贫困户月均能增收2800元左右。”村支部书记范海全介绍到。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近年来,大榆镇大力推广产联式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就近就业问题。目前,该镇178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产联式”合作模式就近务工346人。大榆镇镇长田仕明表示,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收入,全镇通过和产业大户、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沟通协调,以村党支部为中心轴,把易地搬迁的群众介绍到生产车间和产业基地务工,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了他们收入的稳定,也确保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够致富。(全媒体记者 许竣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