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射洪市委宣传部主管 射洪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射洪市滨江路北段1号景观楼 全媒体集群:微播射洪、掌上射洪、射洪发布
国务院信息 | 省政府信息 | 重点专题 | 魅力射洪 | 微视射洪 | 网络问政 | 权威发布 | 遗失声明/公告 | 政务微博 | 射洪市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射洪 > 乡镇动态
 
洋溪镇白流寺村带领村民发展“家门口的产业”
小扫帚“扫”出脱贫新路
时间:2020-09-04 16:12:53  来源:


  “吃过晚饭来编两把、赶集回来编两把、天气热没法下地干活又来编两把,一个月轻轻松松就能挣上几百块。”8月25日,伏天刚过,在射洪市洋溪镇白流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大院里,贫困户杨秀会正娴熟地扎着扫帚,心情不错的杨秀会告诉记者,村里引入的扎扫帚产业,让因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她在家门口吃上了手艺饭。

  白流寺村距离集镇约5.5公里外,交通不便、干旱缺水、产业匮乏、群众收入低曾让村党支部书记马斌一筹莫展。

  “脱贫攻坚以来,通过和帮扶单位以及镇党委政府一道寻找产业路子,我们最终把目光瞄准了村里一片一片的斑竹林上。”马斌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环卫所工作的朋友那里了解到,扎扫帚操作简单,群众易于掌握技术,而且风险低、见效快、市场销售好。白流寺村斑竹资源丰富,几乎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山上田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斑竹林。斑竹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竹竿细长坚韧,是制作扫帚杆的好材料。

  通过多番考察,村里决定就地取材,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扫帚产业。2017年5月,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22户贫困户成为了第一批社员。在帮扶单位帮助下,村两委在村办公室后面建起厂房,社员们通过培训后成为产业工人。

  “第一个月我们生产了2000把扫帚全部卖出,实现了‘开门红’”。马斌说,赚到“第一桶金”后,合作社成员信心更加坚定了、干劲更足了。一边加大生产、一边寻找销路,村两委干部和帮扶干部、镇干部四处奔走,多方联系,2017年,该村通过发展扫帚产业,村集体收入打破了多年来为零的窘境,去年通过订单式生产达到了7000把,收入达到4万多元。

  “做一把扫帚要20多分钟,我要熟练一些,一天能做40把左右。”贫困户王明忠说,他一天能挣到100多元,同时还带会了不少来学习的村民。

  “我是最早加入合作社的,到去年底已经挣到了1万多元,现在农闲的时候我都在扎。”贫困户周方春说,村里的妇女们也经常约在一起,一边扎扫帚、一边拉家常。

  “从村里的长远发展出发,我们还着力解决缺水、交通不便等问题。”洋溪镇党委副书记邓益说,该村已建成通村硬化路4.3公里、组道路4.5公里,并增设了10个通村错车道,村民“出行难”得到了根本性解决;与此同时,对水库、涵洞、渠系进行了疏通和加固,将涪江水引到了田间地头,今年该村的水稻即将丰收。

  “扫帚产业是‘短平快’的增收路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还陆续种植了纽荷尔脐橙400亩,目前已经挂果。种植的瓜蒌年产量在1500斤,下一步还要继续在坡地种植耐旱作物,实现产业立体式发展。”邓益还告诉记者,在村容村貌和产业发展的同时,村里还特别注重文明乡风的培养,全体村民共同签订了乡风文明公约,倡导勤俭节约、孝老爱亲、感恩奋进、反对铺张浪费等。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个穷山沟有了想都想不到的变化。”满脸笑容的王明忠指着合作社对面一块芝麻地说:“我们现在的日子才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全媒体记者刘洋)

  编辑:许俊钦
全媒体资讯
新闻导航  
·时政要闻
·社会新闻
·乡镇动态
·部门动态
·权威发布
政务微信、微博  
网民互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站内搜索

射洪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shrmxmb2022@163.com 举报电话:0825-6197001
地址:射洪市滨江路北段1号景观楼 邮编:629200 电话:0825-6197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00055 蜀ICP备2021004273号 川公网安备 51092202000126号  技术支持:遂宁新闻网
市县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联系电话:0825-2988759 0825-6622972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未成年人举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