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然而在不少农村地区,由于传统农耕模式产出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大量土地被撂荒。近年来,为了促进粮食稳产和农民增收,射洪市东岳镇不断对辖区连片撂荒地展开系统性的整治,通过机械化耕种、产联式分红等手段和机制,尝试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破解耕地撂荒难题的办法。
机械耕种
盘活千亩撂荒土地
6月2日下午,在射洪市东岳镇观龙村,“轰轰轰——”的机械轰鸣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两名机手驾驶着两辆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田中不停地来回穿梭,收割着成熟的麦穗。短短几分钟,一亩地的麦穗便收割完毕。在收割机的作用下,麦粒、麦穗、麦秆被全部分离开,干净的麦粒直接输送到一旁等候的货车上,再送往合作社进行烘干、装袋。
“这一片麦田一共有1000多亩,其中我们观龙村就占了800多亩,通过机械化收割,不到5天就可以全部收割完毕。”观龙村党支部书记田铃铃告诉记者,观龙村的800亩麦田,全部是曾经的撂荒地。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观龙村撂荒地面积便达到了800余亩,而全村总耕地面积1639亩,撂荒率便高达50%。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2020年东岳镇对观龙村全面展开撂荒地整治,引入青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全村800多亩撂荒地实施机械化耕种。2020年3月,翻耕机、播种机依次入场,正式开启了观龙村机械耕种时代,将沉睡的撂荒地彻底唤醒,水稻、黄豆、小麦的相继收割,也让观龙村再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产联式合作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望着眼前的机械收割景象,村民何崇全心里乐开了花。在这片千亩麦田中,有3亩正是何崇全的土地。由于孩子全部外出务工,如今已年满60的何崇全已无力照看自家的土地。眼看土地一点点长满杂草撂荒,自己却也是有心无力。2020年,随着专业合作社的到来,何崇全将自家3亩土地全部入了股。
“啥子都不需要我们操心,全机械化作业,我们等着分红就是。”何崇全介绍,如今自家一年有近2000元的土地分红,自己也感到格外满意。
这样的分红,来源于观龙村的产联式合作模式。“既然是盘活撂荒地,我们既要考虑业主的利益,也要考虑农户的利益。”田铃铃介绍,在与青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合作中,采取了“业主+农户+村集体”的利益分配模式,按照业主55%、农户占比35%、村集体占比10%的比例进行分红,“根据效益不同,分红的多少也不同,这样业主的压力也减小了,农户参与的热情度也更高,更有利于撂荒地长远的发展利用。”田铃铃介绍。
多措并举
破解土地撂荒难题
观龙村治理撂荒地的成功,是东岳镇撂荒地整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东岳镇多措并举不断开展撂荒地整治。一方面大力实施政策让利,采取“政策补贴+土地两年免租金”的模式,充分调动产业业主自主开荒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中央循环,对全镇规模养殖企业严格落实配套消纳地政策,严格按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1头牛=3头猪=30只鸡=1亩消纳地”计算公式,通过流转、开荒等方式,既实现了农业消纳地的种养循环,也实现了撂荒地整治;同时全镇以项目支撑,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解决撂荒,通过实施“产联式项目”、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对现有土地进行高效整治。
通过不断的整治和探索,全镇的撂荒地面积从2020年初的7000余亩,缩减到3000余亩。东岳镇副镇长何敬表示,下一步东岳镇还将积极整合涉农项目、引进业主,对撂荒地采取“政策+村集体+农事服务超市(种植大户)”的模式,大力整治撂荒地;同时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力度,保障农业的稳定防止业主和大户在灾害面前有保障,规避种植户风险,防止土地撂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