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今年7月以来,官升镇在全镇9个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建立村级民事代办制度,解决农村老年、残疾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以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过程“零障碍”、服务事项“零积压”的“30”贴心服务模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桥梁。
10月22日早上9点,青果村村民李茂贵来到青果村便民服务中心咨询办理医疗保险缴费业务。不到5分钟的时间,中心工作人员就帮助李茂贵在手机上成功办理了医保缴费业务。
“现在的便民服务真是便民又快速,以前我买医保要到镇上,现在在村上就能帮忙办理,一点都不耽误事儿!”李茂贵这样说。
据了解,官升镇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水平,确立包括卫健、社保、医保等12项内容,构建起上下联动、覆盖镇村、高效便捷的村级民事代办网络。变坐等办事为上门办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努力让群众办事不再受限制,着力解决群众办事不便的问题,实现便民服务“一次都不跑”。
“现在的便民服务真是太贴心了,特别是对我们这些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就在家门口,周末也能办业务,快捷又便利。”这样的声音在老年人和残疾群体中普遍存在。
“我们青果村便民服务中心,自7月份成立以来,我们能为老百姓办理48项便民服务。我们除了老百姓能在便民服务中心来办理业务以外,还要下乡入户为他们办理相关业务。”官升镇青果村总支部书记陈林介绍。
据了解,7月施行以来,官升镇按照“群众自主申请、村代办员登记、村到镇代办”的工作流程为100余名群众办理了120项代办事项,满意率为100%,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得到提升。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官升镇通过优化问题处置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使办理业务的效率与质量都有显著提升。
“咱们这服务大厅真是越来越方便,镇干部的服务更是热情、周到,以前需要好几天才能办完的事儿,现在当天就给办理了!”官升镇东风村村民杨卯在办业务时高兴地说。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政府形象的主窗口。为更好地服务百姓,官升镇推行“一门服务、一窗受理、后台分流、限时办结”的便捷化服务模式。同时,官升镇完善各类便民服务措施,以“利民、为民、便民”为宗旨重新规划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区域,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日期、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
官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园表示:“官升镇通过实行村民事项代办制度,构建了镇—村—村民小组三级办事服务网络,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群众真正“少跑路”。通过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过程“零障碍”、服务事项“零积压”的“30”服务模式,帮助老百姓提升了办事服务体验,也切实拉近了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