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29日一大早,文升镇广龙村民王荣福挑着扁担就出了门,微笑的脸庞洒满了朝阳。签个字、按下手印,在当天举行的文升镇“2+2”促农增收活动中,王荣福不仅把两头猪仔装进了筐,还领到了1600元的生猪回购预付款。
“当天,全镇18户贫困群众免费领了鸡苗猪苗,还拿到了预付回购款,这些钱都出自文升镇乡村振兴慈善基金!”文升镇镇长宋墨海说,今年4月,文升镇联合全镇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出资70万元,成立遂宁市首家全民所有制性质的集体企业——文升村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联公司),全市首支镇级乡村振兴慈善基金——文升镇乡村振兴慈善基金也随即诞生,贫困群众的增收梦有了新的希望。
翻看《文升镇发展集体经济及联村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镇集体经济和联村产业项目规划清晰可见。村联公司牵头实施的“叁、十三幺”工程,慈善基金只是其一。
“叁是指农机服务和工程机械服务、镇级慈善基金、商贸和配送服务三个独立项目,十三幺是指一桶纯净水、一碗粉、一瓶蜂蜜等13个特色农产品。”文升镇党委书记黄帅介绍说,以优势要素汇聚为基础、产业协同互补为关键、分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变为现实,一条民富村兴新路径正缓缓铺开。
资源联合 激活发展“引擎”
8月28日,小星渐落,天边刚刚泛白。文升镇仁鑫村的山头上,70余位村民背着竹篓穿梭在茂密的玉米丛林中,将“金棒子”摘下装车,已经忙活了几个小时。
文升属于射洪老制种区,已经有近20年的制种经验,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中,村民尝到了甜头,满满的信心表现在制种规模的连年扩大。
2020年,仁鑫村制种面积不到200亩。到2024年,该村建成1000亩玉米制种基地和700余亩常规粮油种植基地。随之而来的人工、机械短缺,成了村两委最头疼的事。
打破资源行政边界,有效汇聚优势生产要素,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在文升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联公司积极协调各村剩余劳动力支援仁鑫村抢种忙收,整合调动各村闲置农机开展土地平整旋耕作业,助力仁鑫村产业发展。
“挖掘和整合现有资源,从而在村联公司的带动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效益最大。”宋墨海介绍说,各村农机缺乏专业团队运营管理,有的闲置有的使用不充分。村联公司牵头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工程机械租赁、农事服务、土地整治等业务,充分发挥出现有农业资源效益。
缺机械提供机械、缺劳力协调劳力、缺资金提供周转金,村联公司匹配的全域资源支撑,不断激活发展“引擎”。在村联公司的全力支持下,2024年,全镇发展玉米制种产业5000余亩,其中村集体种植3200余亩,118户农户种植1700余亩,预计村集体收入达380余万元,联农带农增收220余万元。
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同时,文升镇党委政府还积极向外争取资源支持。
6月29日,文升镇首届城乡融合发展暨联村产业开发专题研究举行,包括在外成功人士、科技人才、专家学者在内的50余名乡贤人士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有效链接本土成功人士、乡贤等社会资源,搭建起资源聚合平台和志愿服务平台。
会上,文升镇党委政府还向与会乡贤推荐了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了乡村振兴产业招引项目和慈善项目,调动起各方社会资源,激发了乡贤回乡创业的激情,让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加入慈善事业和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充分凝聚“我的家乡我建设”的共识。同时,乡贤们慷慨解囊共出资18万余元注入乡村振兴慈善基金,助力慈善事业助力乡村振兴迈出第一步。
产业联动 创塑共富“品牌”
八月底九月初,正是猕猴桃成熟上市的季节。在文升镇五马桥村“荣骏”红心猕猴桃种植园,绿油油的藤蔓之下,一个个沉甸甸的红心猕猴桃挂满枝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在果园内体验采摘乐趣。
望着眼前的丰收景象,业主何传应脸上笑开了花,创业辛酸涌上心头的同时还有对政府说不完的感谢。
2018年,何传应回乡创业种植猕猴桃,到2024年种植面积达到200亩。由于交通受限加上对于销售运营方面知识的匮乏,光靠过路游客和入园采摘完全不能满足猕猴桃的销售。
何传应找到文升镇党委政府,希望在销售上能给予支持。了解何传应的诉求和情况后,文升镇党委政府牵头村联公司,邀请专业人员对滞销信息进行研判,联动零售企业、电商直播团队等参与果农滞销帮扶,线上线下“双线”发力销售量达10万斤。同时,村联公司还积极协助推进“品牌”营销,设计制作礼品包装盒,打造有市场辨识度、知名度的猕猴桃品牌,不断扩大产业影响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村集体和农户或多或少存在市场触角不灵敏、市场信息传导不及时,产业发展盲目化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专业的指导和运营。”宋墨海介绍说,村联公司通过与市场直接接轨,及时感知市场行情,快速传导到产业前端,能够有效联动各方面要求,推动供给侧优化。
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一桶纯净水、一碗粉、一瓶蜂蜜、一桶菜籽油、一把面等优质产品,村联公司联动组团发展乡村产业和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文升镇已建成5000亩玉米制种基地、2700余亩香桂核心产业区、1180亩中药材基地、800余亩花卉和珍稀林木基地、2000亩水产养殖基地、1000亩优质水果基地、27600头生猪养殖基地。
慈善联心 托起逐梦“微光”
情系桑梓,反哺家乡。当大一新生谭宇阳拿到4000元助学金的那一刻,努力学习、毕业后建设家乡的决心更加坚定。
8月24日,文升镇“重视教育,呵护未来,感念乡愁,传递乡情”主题奖(助)学活动举行。书记镇长亲自为大学生抬匾戴花,现场为105名大学学子发放15余万元奖(助)学金,谭宇阳就是其中一员。
金秋助学,托起逐梦“微光”。而这,只是文升镇乡村振兴慈善基金打造的“三个”慈善场景之一。
文升镇利用3万元慈善资金打造“慈善就业场景”,设立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公益性岗位6个,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困增收;利用3万元慈善资金打造“产业发展场景”,助力18户困难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五小”产业,并签订代销协议,助力困难群体稳产增收;利用慈善资金15万元打造“纾困解困场景”,举办奖(助)学活动,助力105名困难学子完成学业。
在村联公司的积极倡导下,目前,已有159家企业或个人自愿捐赠,共筹集善款28.3万元,主要用于扶贫济困、改善民生,弘扬美德,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村联公司还计划将每年利润的10%注入慈善基金,增强乡村振兴慈善基金自身的“造血能力”,帮助更多群众和学子实现梦想。
资金如何规范管理?公司怎样依法运营?文升镇党委政府组建工作专班,在综合协调、产品培育、财务监督、纪律监督、法律顾问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完善董事会、专班会、党委会和股东代表签、董事长签、镇长签的“三会三签”机制,护航村联公司良性发展,推动各项事务行稳致远。
“联结利益共同体抱团,推动镇域全民增收、联村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文升镇党委书记黄帅说,文升镇将持续引导村联公司着力破解资源禀赋不足、区位优势不佳等瓶颈问题,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力量互融、资源互通,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的动能。(记者:许竣钦)